进入6月后,全国多地商务部门在其门户网站公布了2013年度典当行业年审结果。与往年相比,在一些地区中,年审被评为B类的典当行数量明显增多,有的地区这一数据甚至比上一年度高出数倍。
典当行一边连接着资金,一边对接着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大环境下,是什么原因助推了B类典当行大幅增多?
多地B类企业增多
通过对各地商务部门公布的通知对比显示,广东、福建、浙江、四川等地的2013年度典当行业年审中B类企业数量较往年明显增多。从这些地区的商务部门所公布的通知可以看出,此次典当行被评为B类的原因也很多样,除了库存现金过大、未及时上报经营情况,还有抽逃注册资本金、对同一单位典当余额超过注册资本的25%等问题。
在2013年度典当行业年度审查中,广东省共有328家典当行和37家分支机构参与评审,其中被评为B类的典当行有26家。而广东省2011年度、2012年度典当行年审,被评为B类的典当行分别为6家和5家,对比前两年,今年的B类典当行的数量几乎增了5倍。从广东省商务厅公布的2013年度年审结果中不难看出,被评为B类的典当行中有14家是因为抽逃注册资本金,其余还有私自变更股东、委托其他单位代办典当业务等现象。
在福建省,有235家企业和6家分支机构参加了2013年度典当行年审,其中被评为B类的典当行有11家,相较于2012年年审结果增加了4家,相较于前年增加了6家。而浙江此次年审被评为B类的典当行为16家,较2012年的9家几乎增长了一倍。四川省的典当企业在此次年审中被评为B类的典当行是22家,也比上一年的16家陡然增多了6家。
外部竞争激烈
为何2013年度典当年审B类企业数量会增多?上述地区的一些典当行经营者和典协工作人员都表示,这与外部竞争压力大、小额贷款公司增多、P2P爆发式增长,以及银行向中小企业倾斜等有关,都对典当行的经营产生极大影响。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839家,相较于2012年增加了1800多家,贷款余额8191亿元,全年新增贷款2268亿元。其中,2013年广东省就有小额贷款公司326家,贷款余额441.07亿元,全年新增120多家。仅广州市2013年上半年就新增了25家小贷公司,数量几乎翻了一倍。而在四川省,目前小贷公司已经覆盖全省80%的县级行政区。2013年四川小贷公司向近9万名客户累计发放10.6万笔、1063.21亿元贷款,贷款余额列全国第三,成为该省服务三农、中小企业的主力军。
2013年,P2P网贷平台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据《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4》监测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全国各类线上P2P平台数量接近700家,较2012年的110家增长了6倍多。受便利、快捷、无抵押等因素影响,有融资需求的人迅速将目光转向P2P平台,2013年全国P2P平台交易额约为1100亿元,较之2012年的100亿元增长了10倍。
“现在,典当行的竞争压力很大,企业面对的是全民放贷的趋势。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典当行经营成本较大,业务相对单一,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业务量也有所下降。很多典当行的股东,眼看着几千万资本金闲置,就想用到其他方面去赚钱,但这是违反监管规定的。”广东珠江典当行常务副总经理申又喜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还有企业被评为B类是因为超比例放款。现在的情况是,有的企业难得遇到一个大业务,比如房产典当,如果自己不做这笔业务,客户就会找别的企业,自己就没有机会了。所以,这些企业在认为能做到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还是会接下这种业务。但是在监管规定中,这都是不被允许的。”
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典当行缺乏专业从业人员,经营者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导致B类典当行增多的一个原因。福建省福州市某典当行的经营者告诉记者:“很多人缺乏金融方面的知识,对典当的概念认识不清,甚至很多人开了典当行却并不立足典当业务,导致经营模式五花八门,给企业带来很大风险。”他说,这种现象以前就有,但是随着典当行业的快速扩张,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过去,可能是扶持典当行业的时代,而现在已经进入加强行业监管的年代了。”
监管力度加大
就像上述业内人士所说,现在典当行业已然进入加强监管的年代。自2012年底《典当行业监管规定》出台实施后,江西、安徽等地区也纷纷出台相应的地方监管细则,或者召开关于加强监管的会议。这一大环境,无疑会让2013年度典当行业的监管更为严格。
对比各省商务部门公布的每年关于典当行业年审的通知可以看出,一些地区的2013年度年审的通知在行文措辞方面发生了变化。例如,江西省商务厅公布的《关于开展2013年度全省典当企业年审工作的通知》,在“有关要求”部分由“切实提高认识、如实填报相关数据、认真审核”变成了“高度重视、严密组织、认真审核”。而福建省商务部门也在《关于开展2013年度典当行年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责任……重点对照商务部《典当行业监管规定》第三十八条规定要求,会同县级管理部门开展年审工作。年审期间省经贸委将组织人员对部分典当行进行现场检查”。
对此,广东省商务厅有关工作人员也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实际上,今年年审工作相较而言更为细致,尤其是在广州市。2013年,我们加强了平时监管的力度,就发现有部分典当行平时经营存在违规现象。而且,此次年审是由广州市典当行业协会和各市经委主管部门协助审查,在年审过程中核查得更为细致。在被评为B类的典当企业中有十几家涉嫌挪用注册资本,我们也是通过对他们的账目进行审查时,发现有类似情况。”
同为B类典当行数量大幅增多的省份,福建省经贸委将此次典当行年审的具体审查工作下放到市一级商务部门。据福建省经贸委分管典当行业的工作人员透露:“由于今年是市一级商务部门第一年负责典当年审,所以审查力度比较大。对于如此大幅增加的B类企业数量,首先我们在进行后续的风险排查;其次,我们也会组织监管人员加强典当方面的知识学习,毕竟,在如何让这个行业发展得更好这方面,监管部门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经营,而是要从职权出发,为典当企业做一些能做的事情。”
可见,全国多地区的2013年度典当年审中B类企业增多,并非只由一两种原因所致。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典当企业经营确实愈发困难,就像浙江省典当行业协会会长王鹤群所说:“不论典当企业由于什么原因被评为B类,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一个企业如果能扭转亏损、能够做大做好,才能更合规。相反的,他必然要找到一些出路,有些做法有可能就违规了。”
而如何让典当行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占一席之地,似乎已成为老生常谈。但通过上述业内人士的阐述,典当企业也应该意识到,除了将希望给予监管部门之外,还要在自身经营方面好好下功夫,创新出“靠谱”的业务思路。
来源: 中国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