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行业资讯
  • 协会新闻
  • 金融动态
  • 协会公告
  • 重要通知
  • 金融动态      

    “微刺激”见效 5月金融数据好过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708亿元,同比多增2014亿元,意外创下逾10年同期新高。5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3.4%,升至年内高点,这些好于预期的数据显示此前一系列包括再贷款、定向降准等在内的“微刺激”政策已初现成效。

    业内人士指出,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将维持稳中偏松,定向放松与刺激为政策主基调,全面降准不会出现,同时年内降息也不可能。

    新增信贷超预期 M2增速重回目标值之上

    “从绝对增量来看,(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比去年同期多增2014亿元;从增速来看,5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9%,比4月末高0.2个百分点,总体高于市场预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报告称,形成这一态势的原因主要涉及供给和需求等四个方面:

    一是央行对银行间流动性投放较多并推出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多项政策工具。二是我国外贸状况转暖,贸易相关融资需求有所增加,预计外汇占款也将新增较多,增加基础货币供给。三是5月工业制造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也出现回暖,相关的融资需求有所增加。四是127号文与140号文对银行同业业务的约束导致部分同业非信贷融资受到挤压,部分融资需求转为由表内信贷渠道支持。

    从央行公布数据来看,5月份信贷不仅总量增长超预期,贷款结构也继续好转,住户和对公贷款的长期贷款都增长较多。住户贷款增加31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1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2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558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7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45亿元。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5月信贷增长超出预期,主要受到资金渠道的影响,此前包括再贷款、定向降准等微刺激措施激发了信贷需求,居民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分别上升,显示企业开工意愿上升。居民中长期贷款上升比较意外,这是一个好信号,由于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住房按揭贷款,这显示房地产下行压力在减小。

    数据显示,5月末,M2余额11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

    在此前发布的年报中,央行称2014年M2增速目标是13%,显然到5月份M2增速已由此前数月的低迷重新回到目标值之上,这也减少了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的压力。

    “M2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包括信贷投放规模好于预期,财政支出增速高于预期使得5月份财政存款增量低于预期。关于财政支出加快导致财政存款增量低于预期从而有利于M2提高。”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认为。

    “13.4%的M2增速高于今年目标,与之前的定向放松有关,也跟基数有关。去年下半年开始,社会融资规模受限,M2增速回落,今年下半年开始,M2会长期处于13%以上,甚至超过14%。”

    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杨为敩认为,5月的政策转向会使M2回升势头更猛。

    政策以稳为主 年内全面降准料难出现

    在M2增速已超13%预期目标,经济亦隐现好转迹象后,货币政策后续放松力度开始成为市场关注点。

    在近日的央行年报中,央行表态称维持货币政策的持续性,对于未来货币政策宽松的猜想,多数分析也认为,全面降准不会出现。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宏观分析师肖丽指出,M2超预期加速,但社会融资总量增速并未回升,意味着地产销售及基建投资增速仍难大幅改善,增长和物价的下行忧虑仍存。在6月M2同比将继续大幅攀升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空间收窄,未来仍将是结构性的操作。

    广发银行高级交易员颜岩表示,未来,转型中的经济不会出现快速反弹,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定向、灵活的资金投放是主流,全面降准不会出现。

    中国此前公布的5月CPI同比涨幅略高于预期;而PPI同比和环比双双持续负增长,暗示宏观经济依然疲弱。分析人士预计,全年通胀料温和可控,为货币政策稳增长提供空间。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团队发布报告称,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央行将继续延续适度宽松基调,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维持短端流动性预期稳定,此外加强窗口指导,将定向投放的流动性落实到实处。未来政策转向“宽货币+宽信用+宽财政”,全社会风险偏好有望提升。

    今年央行已经两次定向降准,交行金融研究中心昨日发布的报告表示,未来准备金率全面、大幅下调的可能性不大,有针对性的定向降准仍有可能继续被采用。”

    上述报告也认为,目前贷款利率基本实现市场化,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政策传导作用在减弱,加之当前信贷供需形势偏紧,通过调低基准利率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效果已经“今不如昔”。因此,在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尚未形成的情况下,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会较为谨慎,年内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来源:腾讯财经

     

     

    版权所有 © ks6899(http://www.hbpawn.cn)    技术支持:银河盛世
    ICP备案号:冀ICP备11013510号-1